光阴荏苒,岁月的年轮沉淀斑驳的印迹;
硝烟滚滚,红色的足迹演绎伟大的史诗。
在黔南州瓮安县下司社区,走进这个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你依然能听到时隔87年传来的历史回响。
在这里,一群革命先辈驱动着长征的铁流。
在这里,架起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桥梁。
这里,是一个叫“猴场”的地方。
1934年12月31日下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总部到达猴场。自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继续西进以来,李德、博古不顾战场时势的变化,坚持红军不过乌江,拒不执行黎平会议作出的决定。为此,当天下午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是否执行黎平会议的决定,史称“猴场会议”。
“猴场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政治会议,重申黎平会议应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定,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201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这历史性的会议也定格在一枚枚邮政纪念封里,唤起这段伟大的红色记忆。
有根的队伍向太阳,有根的民族立天地。
根,就是群众。
“猴场会议”作出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是红军过乌江后开展军事斗争、群众工作和政治宣传的纲领性指导文件。穿越时空,《决定》倡导的群众路线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邮政人。
距离“猴场会议”会址仅1.4公里的草塘(猴场)支局,20余年来,默默为猴场镇等4个乡镇下辖18个行政村落提供着邮政服务。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岁月流转,支局员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红色的根却在蔓延、生长……
种植中药材太子参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六七月药材收成,在草塘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邮政人的身影。兑换零钞给临时工发工资是种植户心中的大事,支局的员工就带着零钱上门服务,山路弯弯,邮政与百姓的情谊绵长。
给留守儿童过生日——这是支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时候为了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日,他们要走上一个小时的山路,看着莹莹烛光下衬着孩子们天真的笑颜,微笑的嘴角边还沾着甜蜜的蛋糕。那一刻,他们体会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真谛。
村民杨光碧不识字,存取钱签名是个难题。支局员工就在白纸上写上她的名字,指导她一笔一划临摹……
为贫困户送上慰问品,下乡宣传防诈骗知识,回乡的大巴刚停稳,就能看到支局设置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接待站”……平常又不寻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色基因流淌在支局员工的血液里。现任支局长、共产党员张秋琴说:“学党史、铭党志,割断群众之根,我们就走不到辉煌的明天。只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红色的旗帜才能越来越鲜艳。”
共产党的血脉来自大地,共产党的魂魄来自群众。
遥想当年,漫漫长征路,激荡革命声——1934年10月3日至1936年1月26日,红军长征先后四次经过瓮安县境,大力传播革命真理,践行群众路线,在瓮安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战歌,为党的革命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还看今朝,共圆中国梦,誓言犹在耳——瓮安邮政扎根这片红色的土地,保持邮政服务工作不断、服务质量不降、支持力度不减,深耕农村市场,在服务“三农”的“长征”路上勇往直前。
小河山村虽然距离县城38公里,但是仅有一条崎岖的乡村公路与外界相连,坐车也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是瓮安县偏远的村落之一。委代办乡邮员谢生权每周有三次往返于此,踏着清晨的第一缕微光出门,沿着山路辗转前往大山深处。投递频次从每周一班到每周三班,党报党刊从“次日达”到“当日见”,这背后是瓮安邮政不断完善农村邮政服务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县26个普遍服务网点正常对外营业,全县65个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100%、报刊征订覆盖率达100%。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瓮安县大金星村黄桃基地的600亩黄桃迎来丰收的同时,也面临着“出山难”的窘境。关键时刻,瓮安邮政伸出援助之手,借助邮政农村电商平台,累计销售450余件共计3000余斤。今年了解到基地因扩大种植规模面临资金难题,瓮安邮银加强协同,第一时间发放贷款100万元。
脱贫攻坚“邮”担当,乡村振兴“邮”未来。
近年来,瓮安邮政推进乡村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线上利用黔邮乡情、黔农E购等平台推广,线下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设立邮政电商服务站,春茶、金秋梨、竹叶黄粑等一大批本土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农户人均增收3万元。普及乡村网络金融服务,依托邮储银行,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服务,累计发放贷款350万元,把“普惠金融”之根扎在乡村。
历史的回响念念不忘,新的征程再次启航。
沿着红色的足迹,我们继续前进!
文:宋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