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在“旅邮”中品读肇兴侗寨
2025-03-20   

3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黎平县肇兴侗寨

进行考察调研

沿着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

邮政企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与服务大局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邮政力量

 

3月17日下午,春风拂面,黔东南的山林间刚下过一场细雨。距离北京两千公里外的黎平县肇兴侗寨,鼓楼檐角的铜铃正随风轻响。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车队缓缓驶入寨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三次踏上贵州这片热土。在这里,总书记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同乡亲们亲切交流,重点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

 

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沿着总书记的生态考察足迹回望,百年邮政的发展脉络与之深深共鸣,邮政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绿色基因”的传承答卷:从可循环快递包装推广,到新能源运输工具更新;从乡村邮路绿化工程实施,到金融网点低碳服务升级,中国邮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服务民生全链条。

 

主题邮局|镌刻时光的文化对话窗口

 

穿过风雨桥,侗族文化主题邮局的木质门楣上,“时光慢递”四个字泛着桐油的光泽。2016年开业的这间全国唯一侗族文化主题邮局,依托肇兴侗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精心打造而成。邮局在装修上巧妙融入侗寨鼓楼、侗族服饰、侗族蜡染等主要民族元素,呈现出浓郁的侗族建筑文化特色,与景区内其他侗寨建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肇兴侗寨主题邮局深挖当地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精心打造出侗族大歌立体明信片、鼓楼造型冰箱贴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将侗家百鸟衣图腾、萨玛节习俗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如今该邮局已成为寨子里的“文化会客厅”。杭州游客李女士正将加盖鼓楼风景戳的明信片投入绿色邮筒:“我要寄给五年后的自己,让侗寨的春天永远留在记忆里。”说话间,邮局工作人员递来印有肇兴鼓楼的主题盲盒,里面装着侗家酸汤、侗绣书签和种子纸明信片。邮局内“非遗传承”系列明信片深受喜爱,众多游客将肇兴的独特记忆与文化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游客了解肇兴的一扇文化之窗。

 

在保留邮件收寄、邮政金融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肇兴侗寨主题邮局增设了“邮乐购”等电子商务平台。同时,还提供集邮品、网络潮品销售、纪念戳、风景戳加盖等特色服务。游客通过邮政电商平台,能够轻松选购黔东南本地、贵州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名优农特产品及各类商品,实现“快乐旅行,轻松购物”的美好体验。肇兴侗寨主题邮局已然成为一个集文化传播、旅游服务、电商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在促进当地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邮力助农|多元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当主题邮局的文创明信片带着侗族文化走向世界时,另一场“山货出山”的行动也在邮政电商平台展开。

 

清晨六点的肇兴邮件处理中心,快递员小杨正将打包好的侗家腌鱼装上新能源货车。这些带着松针清香的坛子,即将通过“邮快合作”网络发往全国。去年双十一,皮林村的菜籽油作坊主老杨急得直跺脚:榨油坊升级后产量翻倍,可销售渠道还是靠熟人吆喝。邮政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与黎平贵香源油脂有限公司打造了“中邮惠农示范工程”,不仅帮助他找到销售渠道,还利用邮政电商平台线上售卖。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销售150万元成品油。如今,邮政电商平台成为连接乡村与市场的坚固桥梁,黔东南邮政借助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手段,让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距离肇兴15公里的皮林村,邮政创新打造的“村邮驿站”成了村民的“智慧管家”。侗族潘阿嫂高兴地把自家酿的糯米酒交给邮递员打包寄给在外工作的丈夫,她感慨地说:“以前要挑着酒走两小时山路到镇上寄,现在在家门口就有邮递员来收,真是太方便了。”去年,邮政在肇兴建成11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实现“一村一站”全覆盖。同时,整合申通、中通、韵达、圆通、极兔5家快递企业资源,开展邮快合作。实现了快递进村入户的普遍服务,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助力侗家腊肉、手工刺绣等“小而美”的农产品从山村走出黔东南,走向全国。

 

夜幕降临时,肇兴侗寨的鼓楼亮起温暖的灯光。邮储银行理财经理小吴正用侗汉双语给民宿老板讲解“产业贷”政策。去年夏天,侗家汉子吴哥用30万元贷款把自家木屋改造成特色民宿,如今每逢节假日都一房难求。他指着手机里到账的贷款资金说:“当时急用钱修缮房屋,三天就放了款,还教我开通线上预订。”据了解,2024年邮储银行发放贷款超468万元,寨子里很多像吴哥这样的民宿、蜡染刺绣工坊等都享受过邮政的低息信用贷款支持。

 

最暖心的还是那些看不见的金融触角。在堂安村的梯田边,76岁的杨奶奶攥着刚取到的养老金,皱纹里漾着笑意。为更好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邮政使用便携式智能终端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开卡、养老金代发服务,覆盖肇兴17个村寨,1.3万侗族同胞享受到“足不出村”的现代金融服务,让青山绿水间的金融服务不再有盲区。

 

从鼓楼飞檐到阡陌邮路,从蜡染布上的靛蓝到快递车上的翠绿,肇兴侗寨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双重变奏”。当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邮政人正用一张网、一辆车、一枚戳,将侗家人的歌声、手艺与希望,编织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

(文:龙吉桃、吴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