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路坚守 邮心永驻│六盘水邮政熊家勇:十六载深耕一线书写实干答卷
作者:邓琼   2025-08-18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的山间乡野,一抹"邮政绿"穿梭十六载,成为百姓心中最可靠的印记。六盘水市水城区分公司有这样一位员工——熊家勇,作为共产党员,他用5800多个日夜的坚守诠释初心,以创新担当点亮基层邮政服务。从黎明微光到夜幕星辰,从技术攻坚到助农增收,这位基层邮政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答卷。
坚守:把百姓期盼扛在肩头
清晨6点30分,水城区分公司营业大厅的灯光准时亮起。熊家勇早已穿梭在堆积的邮件中,熟练地分拣、核对,额前的汗珠在晨光中折射出微光。“乡镇网点等不起,老百姓的邮件耽误不得。”这句挂在嘴边的朴实话语,是他十六年如一日早出晚归的动力。
偏远乡镇网点员工业务不熟练,曾是制约服务质量的瓶颈。熊家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创新推出“三维教学法”——先通过视频讲解操作要点,再电话实时指导实操,最后驱车数十公里到现场示范纠错。
如今,他制作的12个教学视频成为全区邮政员工的“掌中宝”,累计节省培训成本超10万元。“熊哥的教程就像说明书,跟着学准没错。”年轻员工小杨说,这些视频让新入职者能快速上手,服务效率提升了近三成。
创新:让智慧邮政惠及民生
“屏幕蓝光96小时没熄灭”——这是同事对熊家勇攻克自提系统推广难题时的记忆。2021年,自提系统在乡镇网点推广遇阻,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他把办公室当成战场,吃饭时电脑放在手边,困了就在桌上趴一会儿,熬得双眼布满血丝。最终,不仅成功破解技术难关,更提炼出简单易懂的“五步操作法”。
“小熊的教程是及时雨!”玉舍镇网点负责人宋师傅算起明白账:用了“五步操作法”,网点每月节省人工成本400元,业务量从每月800件跃升至2400件,翻了两番。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针对当地猕猴桃运输损耗率高的问题,他带队蹲点果园120天,反复试验10余种包装材料,参与设计的“农产品寄递风险防控体系”,将损耗率从23%降至1.8%;发明的“蛋托型包装箱”贴合农产品特性,每年为农户节约包装成本50万元。这些创新,让邮政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担当:做黔货出山的“摆渡人”
2016年夏天,猴场乡老农张大爷蹲在成筐腐烂的猕猴桃旁默默流泪的场景,深深刺痛了熊家勇。“一定要让山里的宝贝完好走出大山!”他攥紧拳头立下誓言。
从此,每年8至10月的红心猕猴桃季,种植基地总有“邮政特战队”的身影。熊家勇带着团队顶着40℃高温,在果园里手把手教农户包装技术。为找到最佳方案,他自掏腰包买了5种包装材料反复测试,最终确定的“蜂窝防震包装”让运输破损率几乎为零。
8年来,经他手发出的猕猴桃装满1000个标准集装箱,帮助327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万元。“看见邮政绿,就像吃了定心丸。”果农们的朴实评价,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初心:党徽在战“疫”一线闪光
2020年疫情防控最吃紧时,熊家勇的日程表写满担当:清晨6点,背着40斤消毒液对场地全面消杀;上午协调防疫物资运输,确保乡镇卫生院物资不脱节;下午为隔离小区居民配送急需药品;深夜还在处理积压的民生邮件。
长时间接触消毒液,他的双手布满裂口,碰水就钻心地疼,却总笑着说:“比起前线医护,这算啥。”那段日子,他带领团队完成200余吨防疫物资转运,配送民生邮件1.2万件,用"邮政绿"筑起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线。
传承:一束光点亮一片灯
在熊家勇的带动下,“家勇工作法”在全区邮政系统推广,他带的5名徒弟成长为业务骨干,组建的“黔邮先锋队”累计帮扶农户2300余次。2023年“双十一”,团队创下单日处理2.3万件包裹的纪录,相当于水城区日均业务量的5倍。
“优秀党员”“最美劳动者”“服务质量明星”……荣誉墙上的奖状记录着他的成长,但他最珍视的,是百姓口中那句“邮政老熊来了,猕猴桃有销路了”。面对赞誉,41岁的熊家勇总是说:“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从青丝到微霜,从业务新手到技术专家,熊家勇用双脚丈量着水城区的每寸土地,用坚守与创新诠释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誓言。在贵州大地上,正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基层奋斗者,用实干编织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书写着新时代的平凡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