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余杭区邮政分公司仁和营业部投递员朱红强

“乡邮铁军”续写为民情怀

叶瑜婕2025-08-21来源:中国邮政报

朱红强(右)为客户投递报刊。

  早晨7点30分,一个挺拔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邮政分公司良渚分局仁和营业部,利落地分拣着当天的报刊邮件,每一份报纸都叠得整整齐齐,每一封书信都按照投递顺序排列得井然有序。这个专注的身影,就是该营业部普邮投递班的朱红强。他,既是日均投递600余件邮件的“绿衣使者”,又是两次勇救群众的平民英雄,更是热心公益的“红十字急救员”。三种身份,同样本色,这位退伍军人用行动诠释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坚韧不拔的“铁脚板”

  朱红强的邮包总是整理得一丝不苟,报刊分类总是整整齐齐。“在部队养成的习惯,改不了。”他笑着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芒。2001年入伍的他,曾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后,他将军人的优良作风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

  2018年成为投递员后,朱红强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他负责的永泰、永胜乡邮道段覆盖1800余户居民,每天要投递600余件邮件。从业以来,他从未发生过一起邮件延误或错投的情况。村里人常说:“朱师傅送的信,从来不会晚。”而这份信任背后,是朱红强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盛夏时节,杭州的气温常常达到38摄氏度以上,朱红强的邮包里总是备着几瓶藿香正气水,却很少见他自己使用。“路上遇到老人不舒服,喝这个很管用。”寒冬腊月,杭州的室外湿冷刺骨,朱红强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岗,预热邮车发动机,仔细检查每份报刊的包装。“报纸如果受潮了,读者看着会不舒服。”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工作的极致追求。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朱红强深知团圆对游子的意义。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总是主动请缨替班。“我家就在附近,让外地的同事先回去。”同事们都说:“有朱哥在,我们过节都特别安心。”

  见义勇为的“闪电侠”

  2021年,朱红强两次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生命,用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2021年5月12日,朱家埭组一农户家着火,朱红强发现后,立即参与灭火。当发现楼上还有人时,他迅速判断形势,用水将自己全身淋湿后,抓起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就冲进了火场。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他循着声音找到了被困的人,将其背出危险区域,随后又返回火场,与赶来的村民一起控制火势,直到消防队员到达。

  两个月后的7月19日,朱红强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勇敢与担当。永胜村一名6岁男孩不小心脚滑掉进河里,朱红强听到呼救声后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入河中。湍急的水流和男孩的挣扎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他几次被拽入水下,但仍牢牢抓住孩子不放。上岸后,发现孩子已经呛水昏迷,他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直到孩子恢复意识。为确保安全,他又开车将孩子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肺部检查,所幸孩子并无大碍。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做,他说:“一天是军人,一辈子是军人。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如今,他的邮包里多了一套干衣服和急救包,他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热心公益的“暖心人”

  工作之余,朱红强热衷公益事业,多次参与献血,还带动身边同事加入献血队伍。“献一次血能救三个人,多值啊!”这句朴实的话语,影响着身边亲朋好友。

  2023年2月,余杭区分公司与区红十字会联合成立“爱心余邮志愿服务队”,朱红强第一时间报名,并成为首批成员。“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在急救培训课上,他认真记着笔记,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操作要领。经过专业系统的AED与心肺复苏专项培训,他顺利考取了红十字会急救员证。

  在一次投递途中,朱红强遇到一位大妈在路边急得直哭。原来,大妈的电动三轮车掉进了河里。得知三轮车是大妈唯一的代步工具后,他一边安慰大妈别着急,一边和村民找来工具,把车一点点往上拉。经过近1个小时的努力,三轮车终于被拖上岸。浑身湿透的朱红强顾不上换衣服,先帮大妈检查车辆:“电瓶可能进水了,我认识个修车的,让他给您优惠价。”这样的善举,对朱红强来说已是常态。帮独居老人代买药品、替行动不便的居民代缴水电费……他用点滴行动,温暖着邮路上的每一个人。

  夕阳西下,朱红强结束了一天的投递工作,那枚退伍军人徽章在余晖中闪闪发亮。“虽然脱了军装,但永远是个兵。”在同事眼中,朱红强是业务精湛的“活地图”,任何疑难邮件到了他手里都能找到归宿;在村民心中,他是值得信赖的“绿衣使者”,不仅送来邮件报刊,更传递着温暖与安心;在受助者记忆里,他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每天行驶在邮路上的那抹绿色,不仅连接着千家万户,更守护着一方平安,传递着人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