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才(左)上门走访,了解客户经营情况。
在邮储银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支行,有这样一位以军人作风闻名的行长——他走路带风,说话干脆利落,办公桌上文件整齐划一,工作计划精确到每一天。他就是梁才,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将铁血作风融入金融管理的实干家。员工们常说:“跟着梁行长干活,就像在部队训练,纪律严明,但心里踏实。”
有韧劲,转岗不转志
梁才的职业生涯始于军营。20岁时,他应征入伍,在部队的3年里,锤炼出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作风,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并获得三等功一次。退伍后,他选择进入当时的东宁市邮电局,从基层柜员做起,凭借过硬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一步步成长为东宁市支行信贷部经理、副行长,直至行长。
“部队教会我两点,一是坚决服从大局,二是细节决定成败。”梁才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上任行长之初,面对当时支行业务发展乏力、市场竞争力弱、队伍战斗力不足等问题,他暗自立下“军令状”:年内扭转局面,3年内实现突破。
面对支行业务疲软的现状,他化身“侦察兵”,逐项分析报表数据,力求找出支行发展的难点和堵点。通过对标,他发现储蓄规模扩增乏力才是问题症结。做好储蓄业务、提升储蓄规模,成为梁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经过多轮业务发展“沙盘推演”之后,梁才决定将代发项目作为解决困境的核心策略,组织了“代发找我”营销发展活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支行当年实现储蓄余额增长30.48%,成功扭转了持续多年储蓄余额增长缓慢的局面。
在任职东宁市支行行长的3年间,梁才先后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引领助力发展先锋党员”“全市优秀人大代表”等多项荣誉称号,所在党支部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有干劲,金融服务高效送达
梁才认为,履好职、尽好责,关键就在于踏踏实实地干。他带头跑企业、访农户,用“军人式”调研主动寻找需求,用朴实、脚踏实地的方式去反哺实体经济。
东宁市热电厂打算改造锅炉设备,因临近供暖期,急需资金尽快启动改造工程。梁才得知后,第一时间带队登门,根据企业需求迅速设计服务方案,并多次上门沟通,以真诚和热情获得了企业信任,成功为企业提供了3000万元信贷支持。该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梁才行长真是雷厉风行,既有业务效率,又有服务质量!”
梁才说,资金及时到位,对小微企业把握市场机遇至关重要。有一次,梁才获悉当地一家外贸企业急需一笔资金来承接一笔大订单。他了解情况后,带领团队利用一个晚上制定出资金服务方案,第二天便带着方案上门拜访,并根据企业实际现场对方案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满足企业所需,得到企业认可,称赞邮储银行为他们送来了“及时雨”。
梁才深信,金融服务要“送出去”。每周至少有3天他都在带领客户经理走企业、访商户,深入了解小微经济体的金融需求。针对各类商户、企业的不同需求,梁才积极向上级机构争取支持,带队跑业务压缩审批放款时间,力争用最短时间把信贷资金送到需要的人手上。梁才任职期间,东宁市支行实现个贷余额增长超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7000万元,结余破亿元。
有钻劲,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银行基层机构的一把手,梁才深知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对于行伍出身的他来讲,懂营销、善经营、会管理,似乎是很难的领域,但梁才凭着一股子钻研劲,积极学习,主动提升,成长为领域里的专家。任职期间,梁才研究推出了“厅堂营销准则”“不同业务种类合理限时”等标准化制度,并借助“行长值大堂”和“行长接待日”活动进行示范,指导前台人员提升服务能力。
黑木耳作为东宁支柱产业,牵动着地方经济脉络。最初,梁才不懂木耳产业,无法打破市场壁垒。为此,他通过网络自学,跟客户经理走摊位、访农户,不懂就问,很快就摸到了门道,找到了木耳产业链的切入点,并以专门信贷产品打开市场。2024年至今,东宁市支行在当地木耳市场的贷款投放规模始终居同业机构第一位,多次得到东宁市委、市政府的表扬。
针对银行业常见的各类风险,梁才也毫不含糊。他提出,贷前调查要像侦察兵,并主动研究域内各行各业的经营逻辑,将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置。2022年4月至2025年7月,东宁市支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69个百分点,有效减少了支行贷款损失。
在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东宁市支行也实现了同步发展。截至6月末,该支行储蓄余额突破9亿元,增速达6.49%,在牡丹江邮储排名第一;经营性贷款余额超5亿元,增量居牡丹江邮储首位;公司存款年日均为1.8亿元,增速居牡丹江邮储第二。
梁才常把“若有战,召必回;若有责,干必成”挂在嘴边。这背后,是一名退伍军人行长的坚守——用军营淬炼出的忠诚与担当,在金融战线赢得新的“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