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政队伍中,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员工——张徽云,粉丝们亲切地称他为“长毛哥”。他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邮政分公司综合办公室的业务处理员,更是一位肩负“黔货出山”使命的助农先锋。从穿梭街头巷尾的投递员,到如今在助农领域发光发热,他用了19年完成了这场温暖且意义非凡的逆袭。
2006年,张徽云投身邮政工作,是一名普通的投递员。作为资深“吃货”的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化身美食探店达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美食,与朋友分享味蕾的惊喜。幽默风趣的他,留着标志性的长发,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长毛哥”。那时的他,是爱吃爱玩的小能手,在单位里默默无闻,却因对美食的热爱,在网络世界逐渐被大家熟知。
2024年,张徽云跟随邮政助农团队来到锦屏县火冲村——一个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深山苗寨。被连绵的大山紧紧环抱,交通极为不便。村里多数为留守老人,守着世代耕种的土地,用粗糙的双手种出了晶莹饱满、香气四溢的稻米。可这满山的希望,却因山路的阻隔,难以走出大山,老人们望着丰收的稻米,眼中满是无奈与期盼。张徽云第一次见到李阿婆时,阿婆穿着朴素,眼神中透着拘谨与羞涩。当镜头对准她时,她紧张得不知所措,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但听说他能帮忙销售大米时,眼里的希冀与恳求刺痛了他的心,那一刻,他意识到,镜头不应只为流量转动,它应肩负更伟大的使命。
回来后,张徽云开始钻研大米的特性,从品种到口感,从包装到物流。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后,第一批大米成功走出了大山,婆婆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冬日暖阳,瞬间照亮了他的心。他感悟到,在他的家乡黔东南——这个无数人心灵栖息地的欢乐之乡,有壮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还有数不清的特色特产。这些藏在大山深处的宝贝,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品尝。
自此,张徽云毅然投身为助农主播。从邮路到直播间,他的转型之路并不顺遂。为讲好“苗家故事”,他爬过雷公山陡峭的山坡,探寻藏在山林间的天麻清香;到剑河巫亮苗寨,用镜头记录下腊肉熏制的古老工艺;在榕江脐橙果园,学会辨别霜降果子的香甜……他的足迹遍布黔东南州16个县。白天,乡镇集市、深山农户家是他的“课堂”,他与农户促膝长谈,深入了解特产的生长环境、种植工艺等,认真钻研农产品的特性;夜晚,他化身勤奋的“学生”,泡在直播间反复琢磨话术,翻阅各类书籍,学习直播技巧。起初,面对镜头的他紧张局促,眼神闪躲、话语磕绊,但他从未退缩,一次次尝试、改进。不到3个月时间,他便实现华丽蜕变,能够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在他的镜头下,每一件苗家特产都不再只是商品,而是带着山里的故事、农户的心血与期盼,向外界传递着独特的苗家韵味。
他用真诚与专业,让这些藏在大山里的特产,逐渐被更多人知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特产通过他的直播间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当无数镜头追逐瞬时爆款时,张徽云始终守着苗岭深处的灯火。他说:“我希望我的镜头能多帮帮忙,带着更多人走进咱苗家大山,去发现那些藏在山里头、好多人还不知道的好东西,让更多人尝尝黔东南的美味,也让咱苗家的特产能在更大的地方亮亮相,把光彩都展现出来”。他仍像最初那样,背着设备奔赴一个又一个市集,探寻各个地方的特产。他镜头下的特产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山里照亮归途的月光,这月光既照亮了村民的致富路,也温暖了消费者的心。
张徽云,这位从投递员华丽转身的助农主播,正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龙吉桃 )